博物馆-福建博物馆 基本陈列

2023 / 5 / 22

福建古代文明

福建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跨越数十万年的苍茫山海,以雄浑的图景在这里徐徐展开。展览以时代发展为纵贯线,全面展示福建从远古到明清数十万年的历程。荟萃馆藏文物近500余件,绝大部分为重要考古发现与传世品珍品。

展览分为《山海家园 闽之先民》《青铜辉映 礼乐初萌》《越魂不灭 王族世家》《衣冠南渡 闽中隆兴》《丝路云帆 海国雄风》《风云际会 东西交流》六大部分,通过考古发现揭示历史之谜,辅以史籍介绍、绘图、场景复原、表格等力求真实还原福建各阶段历史。

第一部分“山海家园 闽之先民”,还原石器时代福建原始先民的生活图景。从人们在旧石器时代与毒虫猛兽为伴、披荆斩棘的艰难生存,到新石器时代山海间古聚落的星罗棋布,原始农业、手工业等日趋成熟,古朴的陶器及渔猎、农业等生产工具折射出距今遥远的经济形态和生活方式。

展厅以昙石山文化为代表的东南海洋文化与牛鼻山为代表的闽北山区文化交相辉映,彩陶等文物作为重点展示。

第二部分“青铜辉映 礼乐初萌”,以介绍福建青铜时代的历史为主。这个时期,活跃在福建的“七闽”部族已出现在《周礼》等典籍的文字记载上,为中原所知。而考古发掘的众多遗址,则为观众揭开了那段历史的神秘面纱。

古老的青铜器、造型多样的陶器和原始青瓷,验证着福建文明之火的初萌。以“大铙之王”——建瓯出土青铜大铙(礼乐重器)及“越王剑之祖”浦城出土西周青铜剑为重点展示。

第三部分“越魂不灭 王族世家”,以闽越族人在秦汉之际立国近百年、称雄东南的历史为宏大背景,反映这个时期闽越国经济、文化、生活、军事等各方面的情况。以万岁瓦当、龙纹大玉璧(祭天之玉)等具有王者气派的重要文物为重点展示。

第四部分“衣冠南渡 闽中隆兴”,跨越魏晋隋唐时期。在闽越国湮灭于历史的烽烟中后,福建地区更紧密地与中原融为一体。大批南下的移民改变了福建的族群构成,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多元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因素。

第五部分“丝路云帆 海国雄风”以福建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宋元时期为背景。这一时期福建在海外贸易的推动下,百业兴旺、人才辈出,各方面的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宋代航海技术的先进、民间仕人的雅趣生活通过文物精品组合一一呈现。以黄升墓出土宋代丝绸宝库为展示重点。

第六部分“风云际会 东西交流”,涵盖明清时期郑和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等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荟萃福建博物院众多馆藏瓷器珍品,五彩斑斓的釉色之光照亮了这一时期瓷器的外销之路。

闽迹踪寻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依山面海,历史悠久,地下、水下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存。数十年来,发现、发掘了数以千计的古遗址、古窑址、古墓群、古沉船,出土、出水了大量反映福建古代历史的文物精品,基本廓清了福建从古至今发展的脉络,填补了福建历史研究的诸多空白。

近年来,考古探索的领域更突破了原有的界限,拓展到广阔的海洋,调查、发掘了一批水下遗存,“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福建基地”挂牌成立,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水下考古科研基地之一。

展览荟萃建国以来福建考古成就之精华,旨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福建独特的历史风貌。

第一部分“八闽溯源”。数十年来,福建考古工作者经过孜孜不倦地追求,调查、发掘了数以百计的史前文化遗存,出土文物及标本数万件。

他们潜心破译“地下天书”,为探索福建人类的起源和早期历史发展脉络,提供了极为丰厚的资料。其中,三明万寿岩、浦城猫耳山、浦城管九土墩墓群、漳平奇和洞遗址分别获得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殊荣,三明万寿岩遗址、武夷山汉城遗址于2013年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第二部分“土火证史”。考古发现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福建就出现了结构完整的窑炉遗迹,商周时期,出现中国最早的龙窑,开始烧造原始青瓷。汉、晋以后,福建窑业充分发挥资源、地理优势,兼收并蓄,逐渐形成自己的产品与技术体系,并向海外传播,奠定了福建作为南方陶瓷大省的地位。

第三部分“水下探秘”。福建地处东南沿海,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漫长曲折的海岸线上有众多的优良港湾,成为东西方船只往来驻泊载货的天然场所,水下文物资源异常丰富。

福建是中国水下考古工作开展较早的地区之一,在历年福建沿海水下考古工作中,发现了一批年代序列完整、内涵丰富的水下文化遗存,并先后对平潭碗礁一号清代沉船、平潭大练岛元代沉船、东山县冬古湾明末清初沉船、漳州半洋礁一号宋代沉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水下考古发掘和重点调查,出水了一批重要文物。福建已成为我国水下考古最重要的基地之一。

闽海蔚蓝

“闽海蔚蓝”展览系统展示了福建作为沿海省份海洋资源的多样性,旨在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探索及生活家园的热爱,体验生物与人的和谐相处。

展览分为滩涂湿地、浅滩、海洋和互动区四个部分,共计展出各类标本、模型在内的展品约300余件,分别为参观者展示福建沿海湿地景观,抹香鲸、小鳁鲸骨架及模拟海洋世界等。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太平洋的西岸,东面隔海峡与台湾岛相望,古时属七闽地,唐宋后俗称八闽,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全境土地面积12.1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3324千米,居全国第二,其中湿地总面积1.6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千米。

福建海域宽阔、海岸线长、海湾、滩涂、湿地众多,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生物多样性突显。本次展览将带领大家来认识福建的生命之海。

第一部分“湿地”。浅海、河口、滩涂、红树林及珊瑚礁组成的近海及海岸湿地,为福建省主要的和重点的湿地。

湿地保护区内的生物具有多样性,包括高等植物532种、脊椎动物鱼类298种、两栖类39种、爬行类78种、鸟类298种、哺乳动物38种等。其中部分属于国家I、II级保护物种。

第二部分“浅滩”。福建的一道浅滩发端于东南沿海的东山岛,向东延伸到海峡中部,再向东北,经澎湖列岛而后直至台湾西部。浅滩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该海域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有鲣、乌鲳、龙虾、斑节虾、草虾、石斑鱼、海胆、龙虾、鳗、黑珍珠贝、文蛤、乌贼等。

这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卧”在浅滩上的两只庞然大物。这是两具超大型的鲸骨架标本。一具是抹香鲸骨架,另外一具是布氏鲸骨架。展厅还展示了唐冠螺、鹦鹉螺、万宝螺、大法螺、海葵、海星以及各种虾类等千姿百态的动物标本。

第三部分“海洋”。在这里展示了中华鲟、蝠鲼、护士鲨、石斑鱼、巨骨舌鱼、比目鱼等各式各样的鱼类标本;玳瑁、绿蠵龟、太平洋丽龟等爬行动物类标本;儒艮、斑海豹等海洋兽类标本。

第四部分“互动区”。除了千姿百态的海洋生物,博物馆特别搭建了十余米长的大型抹香鲸互动体验屋, 腔内高达2米。观众可以从抹香鲸大张的嘴巴走进其肚子里,零距离认识抹香鲸的心脏、肺、肠、骨骼等内部构造。